当前位置:首页 > 种植业
新春走基层|大棚里种出幸福“年景”
发布日期:2024-02-20 来源: 浏览量:

2月19日上午,寒风凛冽,而位于311国道旁郏县李口镇白龙庙村的特色果蔬种植园区却是繁忙一片。村民有的在忙着为西红柿授粉,有的在采收茄瓜,有的在播种上海青。

“我们村已发展蔬菜大棚21座,其中地上温室9座,地下温室5座,阳光棚7座,现在种植的有西红柿、黄瓜、上海青、土豆、四季豆等,每天都是订单销售。今年春节前,我们又建设了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过了元宵节就栽种7种颜色的有机圣女果,预计五一前后,黄、红、绿、咖啡等7种颜色的果子就可挂满枝头,皮薄、爽口、绵甜、汁浓,到时候欢迎大家来采摘。”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艳举笑着说。

今年44岁的王艳举之前在广州当公交车司机,还组建过建筑队,走南闯北20余年。2020年,他回村参选党支部书记,最终获得全票支持。

“当时我们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村民就种些简单的庄稼,除去投资,忙一年基本不赚钱。”回想往昔,王艳举说。

乡亲的企盼,群众的信任,组织的重托,他时刻牢记在心。上任第二天,他就自费租车带领村“两委”到漯河、叶县、寿光等地学习,边赶路边研究边分析,5天后回到家,召开座谈会,向村民讲解外地的经验和做法。3天后,100多万元筹资到位,该村第一座蔬菜大棚很快建成。“当时我们种的是西红柿,第一茬卖完,本金就收回了,一亩大棚顶上十多亩田,老百姓一下子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对大棚种植信心倍增。”该村监委会主任周现功说,很快该村就流转土地建设了八九座大棚,基本保证日日有采摘,月月有收入,四季有销售。

“从建设大棚开始我就在这里干活,已经3年多了,一年差不多收入两万元吧,还不耽误管老人带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在玻璃温室大棚内,该村二组村民李巧云边整地边高兴地说。与李巧云一样,该村60余名村民在这里有了稳定收入,平均年收入两万元。

在3号大棚内,忙着采收西红柿的村民张翠停更是开心:“我儿子正在北京读博士,他本硕博在一个学校,这几年我的务工收入刚好供他一个人上学,昨天他也来这里干活了,孩子很懂事,也爱思考,还给我们技术员提出了保暖措施改进方案,估计一座大棚能降低500元成本。”

“我们的蔬菜全是有机产品,今年春节都以‘大礼包’形式销售,利润比单独销售高了很多。前几天我们核算过,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今年我们将继续稳定规模,加大高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值。”谈及未来,王艳举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