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建设
宝丰县肖旗乡: 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撑起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1-06-21 来源: 浏览量:

绿色,是这里的底色。产业,是发展的主题。党建,是这里绿色发展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宝丰县肖旗乡党委紧扣“党建引领、产业致富”这条主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经济,探索党建工作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机制,把持续推动党建与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党建+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党建引领下,该乡激活各类生产要素,盘活当地优势资源,激发乡村能人干事创业热情,全乡农业产业动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效益好、后劲足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发挥“党建+”优势 产业发展势头更好

党旗飘扬处,发展动力强。肖旗乡党委以强党建为抓手,着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以壮大产业、致富增收为目标,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党建工作实效。

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途径,引导各村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同时,乡党委、政府牵头与源泉农业公司签订全市首家2000亩林下食用菌+中药材种植合作项目,与中原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项目和资金支撑。

在鲜红的党旗引领下,一条条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新路呈现在群众眼前。

党支部强筋壮骨 战斗堡垒作用更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21年初,肖旗乡紧紧抓住村“两委”换届选举时机,以增强党支部战斗力为根本原则,圆满完成28个村“两委”换届工作。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达到100%;全乡新选出的184名村“两委”干部中,高中以上学历占70%以上;35岁以下干部34人,女性干部57名;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由退役军人担任,占比25%;村“两委”交叉任职比例得到提升,班子总体年龄、学历结构明显优化,基层堡垒战斗力显著增强。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新一届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帮助新当选的村干部摆正位置迅速融入角色,尽快开创工作新局面。肖旗乡党委紧贴产业发展和农村工作实际,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观摩”的形式对全乡28个村的村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促进产业发展,肖旗乡通过乡村干部大讲堂、农民夜校,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先后到南阳市、漯河市、叶县等地参观取经。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发展意愿不强、靠要思想严重的状况得到扭转,激发村民投身家乡发展的热情。朱洼村的特色餐饮、贺岭村的粉条加工、史渡洼村的花生加工等一个个特色产业成效凸显。

“党建+一村一品” 产业发展之路更广

作为典型农业乡镇,肖旗乡在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的同时,注重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通过“党建+一村一品”带动全村共同致富。

产业发展中,该乡一方面大力发挥村级党组织引领、宣传、服务等作用,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党组织发挥协调作用,注重引进人才、企业、资金,盘活村级优势资源,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发展。

依托史渡洼村鑫亿种植专业合作社,肖旗乡成立了中豫庄稼人国家示范社花生高产种植平顶山服务站,为群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培训等一系列服务;解庄村庆海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带动农户的形式发展辣椒种植,辐射周边8个村,年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周边20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磁叭岭村曾是全县有名的“后进村”,村“两委”健全配强后,村干部带头创业,流转贫瘠土地搞起了肉牛养殖,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养殖产业,目前全村肉牛存栏量近300头,肉羊存栏量1000余只,“养殖专业村”初步成型。

有好产品才有好销路,肖旗乡围绕一村一品生产优质农产品,打造特色品牌。通过品牌塑造,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影响力。

丁岭村是远近闻名的“粉条村”,产品畅销省内外。肖旗乡扩大该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扩大产业规模,特色产业越做越大。该乡依托万青农业,整合丁岭等9个村8000亩红薯种植,规范37家粉条加工作坊,年产1500吨粉条的生产加工基地正式投产。万青农业注册了“常回家看看”粉条品牌;史渡洼村为七彩花生注册商标“鑫亿丰源”拓宽销路;解庄等村以3000亩辣椒为基地,注册的“陈家酱”牌辣椒酱风靡农民丰收节……

如今,肖旗乡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市场进一步开拓,有力助推了特色产业和经济的长足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优质产业,抓示范、促典型,打造一个、带动一片,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促,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和努力的方向。”肖旗乡党委书记王振伟表示,该乡将在党建引领下,继续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新路,让“绿色农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十四五”时期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