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建设
孙巍峰: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日期:2024-06-14 来源: 浏览量:

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有力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抓手。近日,河南省委农办主任,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发表题为《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开展乡村振兴领域集中整治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具体实践,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抓手,必须深刻体悟做好集中整治的使命之重和责任之重,主动担当作为,勇于直面问题,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强保障。

  一、扛牢主体责任,切实强化履职尽责担当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坚持党组责任上肩、集体研究、“一把手”亲自抓,切实扛稳扛牢集中整治工作主体责任,坚决避免不深不实、表面化、走形式等问题。一是认识必须再提升。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必须站在政治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开展这项工作,绝不能认为这个工作仅仅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必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抓好集中整治工作,扎扎实实抓起来、干起来。强化注重借助纪检监察监督的力量,把涉农领域特别是基层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梳理出来,不见到整改实效决不放手。二是责任必须再压实。切实履行农业农村部门党组主体责任,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把集中整治与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与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传导压力、明确责任、建立台账,合力推进这项工作,对能立行立改的快抓整改、逐条整改到位,对需要时间整改的加快建立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每一项整改任务有人抓、有措施、有结果。三是机构必须再加强。对这项工作都在不断深化认识,不断调整增强工作力量,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由厅党组书记任组长,厅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厅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专班”。工作专班与驻厅纪检监察组工作专班、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牵头单位实行“三合一”力量整合办公,成立综合协调组、问题排查研判组、可感可知实事组、制度机制完善组等四个工作组,负责抓好具体工作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应该优化调整组织机构,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责任落实、定期调度、重大事项报告、调研督导、跟踪问效等工作推进机制,合力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大集中排查整改问题力度

  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广泛征集问题线索,加强摸排,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收集、认真梳理,分类研究,彻底解决,让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这是整个集中整治行动要达到的最终成果。一是全面梳理排查。充分利用信访举报渠道、巡视巡察审计、网络舆情筛查等方式,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不规范、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实施有漏洞、“三农”领域作风不严不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清单管理。二是汇总分析研判。系统梳理研判问题线索,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定措施,推动堵塞监管漏洞、抓好建章立制。适时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对问题排查、整改落实、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举一反三,持续巩固深化集中整治成果。三是强化督促指导。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包联包案工作方案》,每个厅领导联系2个省辖市,9位厅领导结合“三夏”工作分赴各地,指导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抓整治。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参照省农业农村厅“包联包案”方案,制定集中整治督促指导工作方案,针对性开展下沉督导,逐级传导压力,监督加大整改整治力度,推动标本兼治、长治长效。

  三、树立系统观念,干成可感可及好事实事

  强化系统思维,坚持当下改、长久立相结合,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规律,聚焦关键事、要害处,通过“办理一个案件”,走向“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一是以用好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为切入口,全面提升农村“三资”监管能力水平。重点聚焦侵占集体资产、合同有失公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清查解决好当下突出问题。处理好解决当下问题和涉及群众长久利益的关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平台统计分析和预警控制功能,向集体成员提供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情况、财务情况查询服务,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和专业服务,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落到实处,实现集体“三资”监管精准化。二是以严格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为切入口,全面提升涉农项目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效能。通过信息化平台来管理,提升用好河南农机云平台,农机信息都上到云平台之后,对于补贴情况就能实时掌握,进一步明确补贴流程,完善机具核验内容和核验方式,建立完善兑付补贴资金直达机制,确保把政策资金用足用好。三是以深化推广实施“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模式为切入口,全面提升农田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近两年媒体曝光不少其他省份高标准农田质量问题,主要是弄虚作假、偷工减料、项目长期不完工、无法发挥效益等危害群众现实利益的重大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组织对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工程质量和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从健全制度机制的角度避免工程质量问题。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全面推广“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如果没有“投融”的任务,至少推广“建运管”一体化,真正让高标准农田项目发挥增产防灾作用。四是以增强脱贫人口内生动力为切入口,全面提升产业和就业帮扶的质效实效。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持续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落实就业帮扶奖补政策,确保今年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210万人以上。

  四、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把这次集中整治作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能力水平的练兵场、阅兵场,持续打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三农”干部队伍。一是持续纠治“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问题。重点聚焦纠治劳民伤财“造盆景”、违规举债建“地标”、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盲目上马、民生设施建设烂尾闲置、人居环境整治“刷白墙”等问题,严肃查处失职失责及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行为。二是切实解决加重基层负担问题。重点纠治检查重复频繁、台账报表过滥、不切实际下指标“一刀切”、创建评比繁琐复杂、上墙牌子“多、杂、乱”、要求报送材料过多过急、工作过度留痕等问题,严肃查处失职失责及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行为,以下看上推动整治“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三是持续解决服务群众冷硬横推、耍官威搞特权问题。重点纠治政务服务窗口盛气凌人、态度粗暴、办事拖拉、让群众办事时“来回跑”等官僚习气、衙门作风。现在很多乡镇在推行“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的作风改善,在乡镇建设综合治理中心,让老百姓在一个地方就能把事情都办理完成。加强纠治利用掌握的职权“吃拿卡要”、优亲厚友、搞“窗口腐败”等问题,严肃查处失职失责及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行为。与纪检监察部门一起把线索理上、把事情查清、把人员追责到位,该移交的移交。通过这次集中整治活动,该提升的意识要提升意识,该提升的能力要提升能力,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才能真正让党中央放心、让组织放心。

  五、健全保障机制,确保集中整治落实落地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紧盯目标任务,把握工作进度,形成制度安排,确保如期完成整治目标任务。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加强与纪检监察、信访、审计、网宣等部门沟通对接,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定期会商、问题线索移交等机制,确保农业农村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上报的问题线索等信息保持一致,一式两份,找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推动集中整治实现“质”“量”双提升。二是严格把握进度节奏。及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对行动缓慢、推动不力的单位,将以有力方式做好提醒督促,与年度考核工作挂钩、实行问责。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现提速提质提效。同时,时间再紧、任务再重,也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决不能走过场、弄虚作假,“问题清单”“实事清单”“案例清单”没有要求越多越好,一定要实实在在,关键在质效。在具体工作中,要为群众负责,多听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确保整治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三是注重总结典型案例。抽调精干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挖掘工作亮点特色,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汇总、整理、上报,力争汇编一批可借鉴的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制度成果。

  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扛牢主体责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抓本级、带系统,深入农业农村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整治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更多的群众看到“三农”干部在田间地头的身影,提升群众获得感,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为在乡村振兴中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