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建设
豫”见新“智”牧场——河南现代畜牧业勾勒智慧发展新蓝图
发布日期:2024-08-08 来源: 浏览量:

眼下的中原大地,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片“三夏”大忙的丰收景象。

  在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河南DHI)的检测实验室与材料样品库之间,搬运机器人正如麦田里的收割机一样每天循着地面的二维码路线往来忙碌,每年要完成200万份样品的检测。小小的送样品机器人是河南省发展现代畜牧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一个缩影。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是河南农业的“压舱石”,牧业产值达2832.3亿元,居全国第三位。过去,河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几头猪、喂几只鸡;如今,在河南各地的养殖场里,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持下,养殖实现全自动化饲喂,并且能够根据生长需要每日调整生猪食谱,可以提前预测奶牛后代的产奶能力,18万只蛋鸡的养殖栋舍只需一两个工人照看……畜牧业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脏和臭”“苦又累”的传统认知。

  时下,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加速应用于河南畜牧业,由此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打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养殖空间,提升了养殖效率,节约了资源利用,压缩了时间成本……这些变化和趋势在各地养殖场里日渐强化,河南畜牧业正在向装备化、智能化方向快速迈进。

  新技术让养殖更精准精细精确

  生猪产业是河南畜牧业的“王牌”产业,占河南畜牧业半壁江山。牧原集团作为全球生猪养殖头部企业,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加快转型发展,用数智化设备代替人工,不仅能完成大量繁重的重复性劳动,还能达到人力所不能实现的精准、精确和精细,最终实现“进来的是粮食,出场的是猪肉”的目标。在南阳市内乡县大花岭村,牧原集团投资建设的楼房养殖综合体项目2022年投产运营,这里有21栋六层楼的猪舍,可年出栏210万头猪,被路透社称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养猪场”。

  综合体园区采用的是管道输送饲料,纵横交错的管道贯穿每栋猪舍,把饲料自动输送到每头猪面前。饲料管道如同一个巨型饲喂机器人的“手臂”,控制这些“手臂”的大脑中枢与7.5万个智能终端协作,能够每天根据猪群的健康情况调整配方,实现自动化精准饲喂。园区里依靠这些自动饲喂系统,每天可减少使用80~100辆运输车。

  牧原楼房养殖综合体依靠猪场轨道巡检机器人,实现了疫病、生长速度和环境的自动分析诊断,做到了无人值守、无人盘点、自动控制。智能巡检机器人每天定时在猪舍巡查,就能实时监测猪舍空气质量、猪体重、猪健康状况等13项指标。湿度传感器、摄像头以及声音采集等装置是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秘密武器”,哪怕只是有猪咳嗽、出现体温不正常,巡检机器人也会亮起指示灯,提醒饲养员来查看。

  牧原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覆盖了饲料生产、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全流程,1名饲养员年饲养商品猪出栏量可达1万头。

  数智技术的应用推广解放了人力,养殖场里用人越来越少,极大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效率,保障了养殖环节的生物安全。不仅是牧原这样的龙头猪企在探索开发数智化产品,河南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也开始拥抱新技术、改造旧模式。

  初夏时节,地处光山县范乡村的福牛牧业公司养殖场里,中国农业大学刘伟洪博士正带领着团队成员认真验证智能投料机器人的运行情况。

  养殖场的道路并不平整,智能投料机器人却能够爬坡过坎,准确到达指定的牛舍,并准确投放饲料。通过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牛场变为智能化设备的集成地,逐步实现无人饲喂、智能称重、疾病防控等生产过程的智慧化。

  有7000多家食品企业汇聚的漯河市是名副其实的中原食品城。正大集团在这里投资的300万只蛋鸡生产基地里,每栋鸡舍内部有10层鸡笼,可容纳18万只蛋鸡,仅需一两名饲养员。

  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把鸡蛋从鸡笼输送到加工车间,再经过清洗、挑选等全自动化处理过程打包装箱。在这里,养殖变得高度立体化、集约化、智能化,满产情况下,每天能够生产150吨鸡蛋,供应漯河全市居民每天的鸡蛋需求绰绰有余。

  数智化升级不仅是添置装备,还重塑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我们场区里的一袋豆粕,从哪里来?花了多少钱买?喂了哪批次的猪?都可以追溯。”河南丰源和普农牧公司投入了近2000万元搭建了数字化系统,实现全部生产流程的可记录和可追溯。

  生产环节越来越智能高效,监管工作也更加智慧便捷。为降低非洲猪瘟等疫病传播风险,我国的生猪跨省调运实行通关检查,以往依靠人工核查,关口经常排起长长的车队。现在采用了人工智能通关系统,原本十几分钟的通关检查时间,缩短到一两分钟。

  人工智能实现通关无碍,数字平台则扫清了监管死角。目前河南省的畜禽屠宰管理平台已将所有持证生猪屠宰企业纳入管理范围,从屠宰到检疫出证实现无缝对接。

  如今,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河南省畜牧业生产管理由传统人工向现代智能转变,发展方式由低效粗放向高效集约转变。目前全省5万头以上猪场、10万只以上蛋禽场、50万只以上肉禽场、百头以上奶牛场智能化管理系统使用率分别达77%、81%、62%、55%。

  大数据成为生产核心要素

  信息化时代,数据等于财富,对养殖业来说也是如此。随着智能化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牧场在生产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养殖数据,如何将这些数据清晰呈现、还原乃至有效利用,河南各地进行了大量探索。

  在鹤壁市浚县小河镇谊发牧业核心育种场,饲喂器也是性状测定器,会在种猪吃料时记录下体重和采食量,再通过数据筛选出饲料报酬率更高的种猪。看似不起眼的设备,却解决了种猪场长期以来的选育难题。

  以前,要了解种猪采食量和日增重情况,需要一栏一头来饲养,还要每日称重饲料,如今使用测定器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精准数据,这对生猪选育至关重要。

  当数智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更是让畜禽育种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河南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性别控制实验室里,8台冻精性控设备同时运行,工作人员正埋头操作着仪器。他们通过激光染色把X精液和Y精液筛选出来,实现对种牛后代性别的控制。目前每秒能筛选7000~8000个精子,准确率达到90%以上。

  “每年生产优质种牛冻精700万剂以上,其中性别控制冻精35万剂。这些精液卖到了全国各地的养殖场,提高了母牛的产出率。”鼎元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承担着十余项奶牛、肉牛品种改良的国家级、省级项目,还在研究基因组选择、编辑及克隆技术,不断提升育种实力。

  双汇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猪肉屠宰精深加工企业,如今也建成了1亿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集团的电子监管大屏上,公司23个商品鸡场、17个种鸡场的所有信息一目了然。随机点选一栋鸡舍,其多角度、多位置的视频画面立即呈现在屏幕右上方。存栏量、舍内温度、湿度、饲料批次等一组完整的监测数据呈现在管理人员眼前,每个鸡场舍棚里的数据实时更新。

  清晰呈现养殖场真实情况只是数智化养殖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让收集到的数据“反哺”养殖。双汇将疫病少、效益高的养殖场数据和养殖方式进行分析,推广至所有养殖场,实现了整体养殖的优化提升。目前,集团85家养殖场已全部接入智能监管系统。

  在畜牧行业里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话,“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然而,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通过收集和分析全省泌乳牛的生产性能数据以及牛群的基础资料,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省级“奶牛户籍登记”数据平台——河南奶牛品种登记平台,累计登记了304家牧场57.27万头奶牛的档案信息。

  通过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实现奶牛生产管理和育种方式的优化调整,而且将搜集到的测定数据授权给农信担公司,让其能实时监管申请人养殖场的生产情况,解决了活体抵押的监管困难,奶牛场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担保贷款,从而实现“数据变现”。

  不仅是奶牛养殖,奶业运输销售环节也是满满的数智化。在驻马店市上蔡县的牛硕牧业公司,通过开发巴氏奶即定即送系统,让新鲜营养的巴氏奶即时送达学生和住户手中。

  牛硕牧业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再通过冷链配送车进行配送,让新鲜营养即时可享,打通了巴氏奶消费、生产、配送的链条。从今年4月23日系统运行开始,公司生产的巴氏奶已覆盖了上蔡县60%~70%的学校。

  扩网延链绿色创新开启转型新局面

  数智化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不仅重塑了畜牧业单个生产环节,更是在推进畜牧业全链条的数据共享与产业协同,通过数字赋能升链,推动畜牧业全面升级。

  今年3月,名不见经传的驻马店市西平县喜报传来,该县的瑞航农牧业机械设备公司拿下了沙特价值4.9亿美元的畜禽装备订单。瑞航农牧利用当地多年形成的产业集群优势,将养殖全产业链设备资源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畜禽养殖、加工乃至粪污处理等全产业链的全套现代化装备和服务,从单一设备生产向全产业链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让西平县成为河南畜牧机械的加工、集散地。不仅仅是瑞航,还有金凤生产的家禽养殖和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已远销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如今,河南省由过去高端牧业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向目前部分牧业机械开始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转变。

  如果说横向扩网为畜牧机械产业带来新的生机,那么纵向延链则是对产业的不断优化提升。

  2022年12月,新乡市安隆农业科技公司位于卫辉市安都乡的现代化智慧农牧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其中12层笼高、单栋可饲养蛋鸡16万只的全自动鸡舍令人瞩目。

  高的养殖笼不是简单的“叠叠乐”,养殖笼越高集约化程度越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越高,但是若超出一定层高,通风、温湿度环控、机械运营维护等难度随之增加,保障12层笼高全自动鸡舍平稳运行的背后必定有黑科技支撑。

  “设备生产和蛋鸡养殖主体都是我们。”新乡市卓一智能机械公司负责人张学伦说,延长产业链让设备生产和养殖双向互补,公司30年智能养殖设备生产技术积累也支撑了安隆全自动鸡舍的平稳运行。

  不管是横向扩网还是纵向延链,最终目标都是产业全链创新发展。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一只鸭的极致利用,实现了这一点。

  20年前就是亚洲最大的樱桃谷鸭养殖企业的华英,不断进行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改造,如今养殖端已经从1.0升级至4.0,产业延伸至饲料生产、肉鸭养殖、屠宰加工、羽绒生产全产业链业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抓产业全链创新,也要求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能推进畜牧业全过程绿色转型。

  在牧原楼房养殖综合体里,除了智慧养猪,智能环控、灭菌除臭、节能减排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等环节,处处体现了科技成果的创新应用,直接用于环保的专利发明多达160项。这个庞大的养猪综合体全部采用了优化改进的粪水净化回用工艺,实现“变废为宝”。

  在牧原,固液分离后的固体直接加工成肥料,粪水则通过黑膜厌氧发酵生成沼气用于加热和发电,厌氧发酵后的水经生化处理、臭氧消毒等5道工序,净化成无菌无毒的净水,再循环回到楼房猪舍用于给猪喷淋降温和场区消毒。

  牧原在内乡县打造的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每一块农田建档立卡,开展还田业务前,检测土壤的营养元素,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和种植类别出具沼液还田方案,实现肥力精准还田。目前,内乡县已经建成两万多亩现代化高效设施农田,通过手机App控制便可全自动沼液还田,实现“猪养田,田养猪”生态循环。